好优网
 

最好的“陪诊”是优化就医流程--健康·生活--人民网

   2021-11-11 600
核心提示:  不久前,26岁女孩当医院陪诊员的新闻,让这个职业进入公众视野。近日,一些职业陪诊员分享自己的陪诊经历,再次使这个话题升

  不久前,26岁女孩当医院陪诊员的新闻,让这个职业进入公众视野。近日,一些职业陪诊员分享自己的陪诊经历,再次使这个话题升温。据介绍,陪诊员服务对象有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不愿麻烦熟人的年轻人、丈夫无法请假陪同的孕妇以及不认识路的异地患者等。

  在新兴职业不断涌现的当前,陪诊员的出现不足为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老年人“一体多病”、看病要跑多个科室,对网上挂号、手机支付不熟悉等情况催生了陪诊员这个职业。客观说,它的产生顺应了市场需求,有利于帮助患者就医。

  但也要看到,该职业的兴起与医院布局不合理有一定的关系。医院越建越大,布局日益复杂,导致就诊、检查、拿结果、取药、缴费等多在相距较远的地方进行。这样的流程往往在门诊有一套规范,在住院部又是另一套要求,患者极易搞混。有陪诊员坦言,自己做陪诊3个月,才摸清医院布局,知道怎么操作可以节省时间,知道不同的检查与治疗在哪里做。

  除了布局不合理,医护服务不够贴心周到也是重要原因。比如,诊疗与检查的连接不紧密,导致当天看不完病、次日复诊换了医生的情况比较普遍。医疗设备是冰冷的,更为冰冷的是患者独自面对病痛却无人安慰,在这种情况下看病受阻将加剧患者的低落情绪。虽然热心医生很多,但毕竟医生无法在诊疗之后持续给予每一个患者以情感支撑。买来的陪伴虽然欠缺温情,但至少让患者有倾诉的对象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与其事后弥补,不如事前减少不必要的陪诊需求。最好的“陪诊”,是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让绝大多数患者不必陪诊也能轻松就医,再通过导医和志愿服务等途径满足个别、特殊需求。在通常情况下,市场化陪诊只作为补充,且主要针对行动不便者,这才是对待陪诊需求的正确做法。

  便于患者就医的医院布局才最科学,失去了这个前提,再好的规划都不算合理;医院分科细无可非议,但保留老年医疗科等综合科室,方能确保分合有度;医疗信息化本该大力提倡,但也要避免“数字鸿沟”。在门诊排班、预约看病等方面,要做到宁可医务人员不便,也要确保患者方便。“以患者为中心”应落实到医院建设与管理的每个细节,落实到就医的方方面面。

  此外,陪诊员这个职业有存在的价值,但也应正视所面临的风险。要看到,陪诊员若有获得紧缺号源的能力,或者有带领患者“走后门”的本。

 
标签: 好优资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1801712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