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当刘育文离开家乡去往北京邮电大学就读时,一定想不到,本愿望去更远的地方见更多世面的他,会回到家乡,宿命般的子承父业,也搞起了水产养殖。
初次见到刘育文的时候,颠覆了记者对水产养殖户的认知,他皮肤白皙,穿着合体,指甲圆滑光洁,怎么看都不像一个长期从事生产劳作的人。接下来,我们带着疑惑与好奇,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在他办公桌的正对面,一整面墙上都挂着监控显示器,展示着园区内的各个角落,可以想象他每天在这里办公的时候,即使不亲自到鱼塘边,也可以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在接下的采访中我们得知,刘育文出生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胜利乡陆坊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当地农户。1987年,在他出生这年,也许是为了能让家庭的经济状况更好一些,他的父亲在这一年承包了三亩池塘,开始养殖水产,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父母如此良苦用心,刘育文也十分懂事,每天写完作业就去田里、鱼塘里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来做,像是插秧、喂料、拉鱼、给鱼打催卵针这样的活计都干得得心应手。“水产这些活我都会干,初二的时候语文考试,我只少考了一分,整个暑假就被我父亲安排在鱼塘里面干活。”刘育文笑着给我们分享了这个故事。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有魄力有眼界又“严厉”的父亲,少年时期的刘育文就在此时,为日后的成功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启航——一通电话开启的宏伟梦想
2010年,刘育文大学毕业,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轻松地进入中国软件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并顺利拿到了众多毕业生可望而不可得的北京户口,在北京扎根、创业,还买了房,一路做到带领百人团队的项目经理,成了名副其实的北京人。在2014年的一天,他与家乡老同学的一次电话中,无意间得知银川计划建设软件产业园区的消息,这让他无比的激动与振奋。在他的心里一直怀揣着造福家乡的梦想,同时,父母日益增多的白发更加坚定了他回去的决心。同年八月,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离开了北京,回到了家乡,组建团队,开启创业之路。四年里,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团队从事电力行业产品研发,医疗大数据、区块链、信息互联互通等产业,深得领导认可、用户好评。至2018年,随着他一手带起来的公司逐步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刘育文决定再一次跳出舒适圈,积极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回到父亲创业多年的水产养殖公司,一头扎进了泥塘里,边学边干,又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之旅。
征程——将毕生所学献给这片土地
可这位干了8年互联网的年轻人,此刻却傻了眼。在互联网公司都有一套标准、规范的流程,而这恰恰是农业所不具备的,同时,面对文化水平不高的乡亲们要如何去管理,也让他犯了难,除此之外还要面对农业周期性长,投资不见效的问题。对于这些,刘育文并没有过多纠结,他对自己说“去适应它”,“干就完了”。据他观察,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们每天起早贪黑的辛苦忙碌,从事着简单又重复的工作,苦不堪言,然而这些在他看来完全可以用机器来操作,于是他挽起袖子,捡起自己的技术专业,结合宁夏农业农村生产特点,自主研发一整套“数字化农业生产管控服务平台”,把自己擅长的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全部应用进去为整个园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提升。他先是为园区50多头用来吃草的驴安上了定位跟踪器,这样不仅它们的活动位置、行动轨迹都可以随时观测到,还能测算每头驴每天的食草量,评估其生长状况,之后,他又为对空气湿度要求极高的甲鱼苗孵化园安上自动加湿器,湿度低于甲鱼孵化所需的50%时,自动加湿,原本农户们每年的七八月都需要凌晨3点到5点起来检测甲鱼的孵化、湿度状况,现在有了机器的运作,大大减轻了农户的工作负担。同时在人力管理方面做到规范化,对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曾经,园区在父亲手里时,产业涉及较多,光鱼的种类就有十几种,除此之外还有畜牧业、农业,地上的、水里的一应俱全,而刘育文决定删去一些,抓住其中的一点把它做精、做细,他以黄河甲鱼为主,只保留鱼类的9个品种精细化养殖。他把工业化的思维带入园区,将生产量化、标准化、精确化,人员专业化,如今,父亲的养殖园区在他手中利润翻了整整一倍。这一切,也被2016年就来到园区,自己也搞了半辈子水产养殖的王场长看在眼里“自从他来了以后,为我们带来了科学管理,让我们的水养殖现代化也机械化了,现在我们养殖的鱼都可以套上真空包装发往全国各地了。”讲到这里王场长黝黑的面庞泛起了朴实的微笑。
丰收——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2018年,为鼓励塞上骄子、海外留学人员等返乡人才在银创新创业,银川市按照一类项目、二类项目、三类项目3个类别,对优秀返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补助,其中一类项目补助40万元-50万元,二类项目补助20万元-40万元,三类项目补助5万元-20万元。刘育文既符合申报申请人才的相关规定,同时也具备创新创业项目的补助条件。
有了政府的帮助,再加上自身的勤奋踏实肯干,刘育文不仅在家乡永宁县越干越好,他还主动到固原市水产行业主管部门,详细沟通自己的想法,并希望通过新技术引进的方式投放一批黄河甲鱼幼鳖试养。同时他与当地规模较大的几个水产养殖公司合作一方面达成了“5统一”发展策略共识,另一方面委托这些企业一起向周边推广黄河甲鱼生态养殖技术。至2019年底,刘育文累计向固原地区投放黄河甲鱼幼鳖近8万只,带动养殖面积1400余亩,同时热心帮助农户销售商品鳖1.6万只,创收140万元,加上自己公司的6万只优质商品鳖,总产值达到670多万元。当记者问到他这么做的初衷时,他说:“因为那里有好山好水,有辛苦勤劳的人民。”自始至终他所挂念的依然是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是这里友善勤劳的乡亲们。
目前,他的下一步计划是先培养出一位养殖场场长,由他来接管养殖场的工作,他还想培养出更多像他一样的人才,努力为新乡村建设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