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 影响杀菌因素A 浓度与作用时间 一般规律是药物浓度愈高,作用时间愈久,杀菌效果愈好。但漂白粉与三合二药物浓度增高,其溶液pH值亦随之上升,有时反需延长作用时间才能灭菌;B酸碱度 pH值愈低,杀菌作用愈强。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主要依赖于溶液中未分解的次氯酸浓度,而溶液pH值愈低,则未分解的次氯酸愈多,随着pH值上升,愈来愈多的次氯酸分解成氢与次氯酸根离子,而失去杀菌作用;C温度 温度增高可加强杀菌作用。但不能对次氯酸钠溶液加热,否则会导致其分解,使杀菌效果降低;D有机物 有机物的存在可损耗有效氯,影响其杀菌作用。
临床医学的需要是促使消毒观念诞生的关键因素。在医院消毒开展以前,各科疾病的病死率都很高。19世纪中叶,塞梅尔维斯对维也纳大学附院两个产科病房产妇的产褥热病死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后,首创了临床医学消毒的范例。1857年,威尔士要求手术前必须严格消毒手和手术器械。李斯特采用石碳酸消毒创面、医生的手和器械,使骨折病人病死率大大下降,开外科消毒之先河。1880年基尔默出版了《现代外科抗菌伤口处理方法》,为外科手术消毒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临床医学的需要促进了医院消毒工作的开展,消毒工作的开展大大地降低了各科住院病人的病死率,提高了医疗质量和临床医生对消毒重要性的认识。
流行病学的发展加速现代消毒观念的形成。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传染病的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其预防的科学。1949年,苏联科学家格罗马舍夫斯基在其《流行病学总论》中,明确提出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三大要素之一。19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自来水厂兴起,早期的自来水只是把从江河中抽来的水送至工厂,供工业生产用的工业自来水,并不实施消毒。人们饮用工业自来水曾引起过无数次的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水型爆发或流行。例如 ** 2年汉堡霍乱水型爆发,仅登记的典型病人就达到17000余例。对自来水实施消毒处理后,在供应安全用水的城市,霍乱不再发生。饮水消毒在预防和消灭肠道传染病中起了巨大作用。作为切断传播途径重要措施的消毒,在其他方面还有食物消毒、空气消毒、日常用品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疫源地消毒等。